WITTA翻译技术教育研究会
Transl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Society

WITTA TTES翻译技术系列公益讲座第二期第六讲——译者与人工智能辅助翻译的约会

图片2.png

427日晚20:00-21:45,由世界翻译教育联盟翻译技术教育研究会(WITTA TTES)主办的翻译技术系列公益讲座第二期第六讲顺利开讲。腾讯AI Lab高级研究员黄国平博士就译者与人工智能辅助翻译的约会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

讲座伊始,黄国平老师对机器翻译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指出虽然现阶段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成为主,但是统计机器翻译并未消失,现在很多产品部分功能仍使用统计机器翻译技术相关技术,如词对齐、翻译规划抽取等。接着黄国平老师重点解释了三种主流的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模型,分别是典型的编码器-解码器翻译模型、融合注意力机制的翻译模型,以及目前绝大多数线上系统正在使用的Transformer翻译模型。

接下来,黄老师表示虽然技术发展很快,但他仍然相信机器翻译无法完全代替人工翻译,并就此提出了几点机器翻译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难题。同时还指出现在已经存在很多开源的机器翻译,所以构建自己的翻译系统也变得相对容易,并详细讲解了构建机器翻译系统需要考虑的问题面临的难点。

图片1.png

随后,黄老师分别就传统辅助翻译、人工智能辅助翻译以及翻译生态三方面对翻译技术的现状作了详细的分析。他认为对于生产者来说,需要的就是简洁、易上手的AI辅助翻译工具对于消费者来说,需要的就是触手可及的翻译服务。

接下,黄老师对人工智能辅助翻译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讲到融合翻译记忆的机器翻译、融合机器翻译的翻译输入法、交互式机器翻译三方面,并以腾讯辅助翻译(Tencent TranSmart)为例进行了操作演示。并对技术在翻译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分析。

讲座末尾,黄老师分析了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认为未来将以机器翻译为中心,工具即服务,以生产效率为核心竞争力,语言知识的作用可能会降低。

黄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风趣幽默,大家在互动环节也就机器翻译和人工智能等相关话题进行了讨论。

本讲座是世界翻译教育联盟翻译技术教育研究会举办的第二期公益讲座,旨在普及翻译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探讨翻译技术和翻译技术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去年的第一期讲座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学术讨论,第二期系列讲座选题更丰富,嘉宾身份更多元化,每周五晚以直播的形式进行,将一直持续到6月底。

撰稿人:张红